洛阳陌
作者:朝代:唐代
李白 - 洛阳陌 - 原文
洛阳陌的全文是什么? 李白洛阳陌txt在线预览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李白 - 洛阳陌 - 作者及朝代等信息
问题:洛阳陌的作者是谁?
答案:洛阳陌的作者是李白, 李白除了将进酒,还有其它作品,如: 将进酒; 行路难·其一; 蜀道难;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静夜思;
问题:洛阳陌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答案:洛阳陌是唐代创造的
基本信息 | 描述 | 更多 |
---|---|---|
作者 | 李白 | 更多李白文章 |
朝代 | 唐代 | 更多唐代作品 |
李白 - 洛阳陌 - 译文
洛阳陌翻译及解析 洛阳陌白话文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参考资料:
李白 - 洛阳陌 - 词语解释
洛阳陌重点词语解释, 洛阳陌难点解释
词语 | 词语解释 |
---|---|
洛阳陌: | 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 |
白玉: | 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
白玉谁家郎: | 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 |
《晋书·潘岳传》记载: | “(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
天津: | 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
东陌: | 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
用潘岳典。《世说新语·容止》: |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
”梁简文帝《洛阳道》: | “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
参考资料:
李白 - 洛阳陌 - 创作背景
洛阳陌写作背景, 洛阳陌历史背景是什么? 洛阳陌写作时间及背景
问题:洛阳陌写于何时?
答案:洛阳陌写于唐代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参考资料:
李白 - 洛阳陌 - 简析
洛阳陌文学短评
“白玉谁家郎”借用了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潘岳又叫潘安,潘安之美有多处记载,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这也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回车渡天津”句,将笔墨集中于洛阳贵公子出游回车过桥之状,间接陈述出洛阳繁华风物及士女冶游盛况。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句,“东陌”是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每到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游乐赏花。此句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景象,颇具戏剧色彩和民歌风味。洛阳人多喜欢于桥上闲步顾盼周围美景,而在桥上行走也成为期望获得游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诗人提到高车轩驾中的如玉少年,兼有魏晋风流般的行为举止,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描绘其眼中所见情郎的身影,突显出其春情春思,可谓春风得意。
全诗语言率直自然,确实是“清水芙蓉”,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攘攘,观赏人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