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庭前甘菊花
作者:朝代:唐代
杜甫 - 叹庭前甘菊花 - 原文
叹庭前甘菊花的全文是什么? 杜甫叹庭前甘菊花txt在线预览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杜甫 - 叹庭前甘菊花 - 作者及朝代等信息
问题:叹庭前甘菊花的作者是谁?
答案:叹庭前甘菊花的作者是杜甫, 杜甫除了将进酒,还有其它作品,如: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高; 春夜喜雨; 望岳;
问题:叹庭前甘菊花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答案:叹庭前甘菊花是唐代创造的
基本信息 | 描述 | 更多 |
---|---|---|
作者 | 杜甫 | 更多杜甫文章 |
朝代 | 唐代 | 更多唐代作品 |
杜甫 - 叹庭前甘菊花 - 译文
叹庭前甘菊花翻译及解析 叹庭前甘菊花白话文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参考资料:
杜甫 - 叹庭前甘菊花 - 词语解释
叹庭前甘菊花重点词语解释, 叹庭前甘菊花难点解释
词语 | 词语解释 |
---|---|
甘菊花: | 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 |
移时晚: | 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 |
蕊(ruǐ): | 花心。 |
重阳: | 农历九月九日。 |
堪: | 能。 |
醉尽醒: | 意谓似醉似醒。 |
萧条: | 寂寥。 |
醉尽醒: | 谓无菊饮不欢。 |
烂熳(làn màn): | 散乱貌。 |
众芳: | 泛指细琐之野花。 |
中堂: | 诗中代指高位。 |
采撷(xié): | 摘取。 |
升中堂: | 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 |
兹: | 此。 |
失所: | 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
参考资料:
杜甫 - 叹庭前甘菊花 - 赏析
叹庭前甘菊花内容赏析, 叹庭前甘菊花修辞手法赏析
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
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
其后,“明日萧条醉尽醒”,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也没有什么用。
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
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参考资料:
杜甫 - 叹庭前甘菊花 - 创作背景
叹庭前甘菊花写作背景, 叹庭前甘菊花历史背景是什么? 叹庭前甘菊花写作时间及背景
问题:叹庭前甘菊花写于何时?
答案:叹庭前甘菊花写于唐代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重阳节,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诗人看到庭前迟开的甘菊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