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送魏十六还苏州

作者:皇甫冉朝代:唐代

皇甫冉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原文

送魏十六还苏州的全文是什么? 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txt在线预览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皇甫冉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作者及朝代等信息

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的作者是谁?

答案:送魏十六还苏州的作者是皇甫冉, 皇甫冉除了将进酒,还有其它作品,如: 春思; 送魏十六还苏州; 送王司直; 婕妤怨;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答案:送魏十六还苏州是唐代创造的

基本信息描述更多
作者皇甫冉更多皇甫冉文章
朝代唐代更多唐代作品

皇甫冉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译文

送魏十六还苏州翻译及解析 送魏十六还苏州白话文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全集·第六卷》.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109
2、 胡昭著,罗淑珍.《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第一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709
3、 赵传仁.《诗词曲名句辞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285

皇甫冉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词语解释

送魏十六还苏州重点词语解释, 送魏十六还苏州难点解释

词语词语解释
苏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苏州。
深深:形容夜色浓重。
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
切切:形容虫的鸣声凄切。
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姑苏:苏州的别称。
白云:意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虚感觉。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全集·第六卷》.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109
2、 胡昭著,罗淑珍.《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第一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709
3、 赵传仁.《诗词曲名句辞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285

皇甫冉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赏析

送魏十六还苏州内容赏析, 送魏十六还苏州修辞手法赏析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参考资料:

1、 肖剑.《唐诗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858

皇甫冉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创作背景

送魏十六还苏州写作背景, 送魏十六还苏州历史背景是什么? 送魏十六还苏州写作时间及背景

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写于何时?

答案:送魏十六还苏州写于唐代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常州来拜访他,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送他,此诗即写于当时。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981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