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代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全文是什么?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txt在线预览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作者及朝代等信息

问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谁?

答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李清照, 李清照除了将进酒,还有其它作品,如: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武陵春·春晚;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问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答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创造的

基本信息描述更多
作者李清照更多李清照文章
朝代宋代更多宋代作品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译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及解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白话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参考资料:

1、 刘 瑜.李清照全词.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90-93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9
3、 李寅生.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下册).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437-438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词语解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重点词语解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难点解释

词语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参考资料:

1、 刘 瑜.李清照全词.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90-93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9
3、 李寅生.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下册).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437-438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内容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修辞手法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0-1181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9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创作背景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作背景,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作时间及背景

问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何时?

答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宋代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参考资料:

1、 刘瑜 .李清照全词 .山东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 :第90-93页 .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