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代

辛弃疾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全文是什么?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txt在线预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作者及朝代等信息

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作者是谁?

答案: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作者是辛弃疾, 辛弃疾除了将进酒,还有其它作品,如: 青玉案·元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答案: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创造的

基本信息描述更多
作者辛弃疾更多辛弃疾文章
朝代宋代更多宋代作品

辛弃疾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及解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白话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56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7-208

辛弃疾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词语解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重点词语解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难点解释

词语词语解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休:停止。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56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7-208

辛弃疾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内容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修辞手法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upport@guship.cn

辛弃疾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创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历史背景是什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作时间及背景

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于何时?

答案: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写于宋代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陈允吉 胡中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72-1573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7-208
广告位